袖扣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袖扣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纪事2008红网3名记者讲述那是最坏的一年也是最好的一年-【新闻】

发布时间:2021-04-10 09:09:59 阅读: 来源:袖扣厂家

红网时刻记者 彭双林 报道

一场冰灾,一场大地震,一次奥运会……便勾勒出了湖南人的印象2008。

2008年,对于参与到这三件大事其中的红网记者向群等人来说,是一种重新认识国家、民族和自身的重大转变。

“那是最坏的一年,也是最好的一年。”红网采访中心摄影记者张必闻说。

十年后回望2008,当下的现世安好犹显珍贵。我们更能体会到国家和民族的日益强大,带给我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除了怀旧,我们还有憧憬。

1、

秦楼:让照相机看到我看世界的方式

在汶川地震之前,秦楼从业7年,没有想过也不会理解,一场灾难会直接成为对他心理素质以及专业素质的大考。那时,他见过的最让他窒息的场景莫过于,一场矿难,导致十几人丧生,遗体整齐摆放在矿洞里,他进去拍摄,不小心差点踩到其中的肢体。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秦楼于5月13日中午抵达了成都。在和同事碰头商量后,他去了距离成都较近的都江堰。回忆当时的情形,秦楼并不讳言内心的恐惧。“太恐怖了!所有的房子都裂开或者倒塌了,杂乱无章,路上全是滚落的石头,空中充斥着消防车、救护车等各种警报声。”

在聚源中学,地上只能看到散落的书包,很多人在手刨废墟。

后来,听说映秀是受灾最惨重的震中,秦楼徒步前往。一路靠路牌指引,还有人群的涌动,秦楼并不孤独。绕过损坏的汽车,翻过一层楼高的巨石,避开遗体,秦楼坚定地前行。

“我想得很简单,做为一个摄影记者,没有到核心的地方,永远拍不出好的图片。”

路上也有拍摄。受灾的人,或活着或死去,但是秦楼会刻意回避死亡的镜头,“我只希望拍到活的。”

快到映秀的时候,在一个拐弯的路口,秦楼远远地看到一个男人背着头上裹着红布的人迎面走来。应该是被救的人!秦楼等在原地,换了长焦,一张张拍下男人前行的画面。越走越近时,秦楼突然在取景框里发现,不对!男人背上的人头被蒙住了!

秦楼当场就懵了!那是一具遗体。

背着遗体的男人和秦楼错身而过。秦楼没有靠近,也没有和他打招呼。

呆立片刻后,秦楼继续前行,去到了映秀。在那里,他拍救援的人、崩塌的建筑、获救的受灾者,也拍人们的情绪,或喜或悲。

一个星期后,采访团队回到成都休整。交谈中,秦楼和一名同事没忍住,失声痛哭。

“那是我仅有的一次,为工作哭泣。”

再后来,秦楼才知道,那名背着遗体的男子名叫程林祥,背上的人,是他的大儿子程磊,在映秀镇漩口中学读高一。地震后,程林祥赶到学校,扒开废墟,找到了程磊的遗体。秦楼遇见程林祥时,他正背儿子回家,想让他在家里最后过一夜。

这是通过中国青年报得知,当天,站在秦楼身后十几米远的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贺延光也拍下了程林祥背儿回家的画面,并且他们在事后找到了程,在他家进行了深度采访。那是一次很有影响的报道。

2010年,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后,秦楼再去了现场,在那里,他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大事件的锤炼,让我更加成熟。2008年以后,我看待事物的方式有了转变,每当身处一个新闻现场的时候,我能感觉到,对观察到的事物有更深的理解,就像站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秦楼说。

后来,想了几天,秦楼又发来一句话:拍照片很容易,拍好照片很难。如大师所言,“我不理会照相机如何看事物,我要它看到我看世界的方式。”

2、

张必闻:灾难兴邦,团结让我们强大

农历2007年除夕前夜,24岁的张必闻被困在郴州一家小旅馆。当时郴州所有的酒店都停电,他依赖小旅馆的发电机发稿。除了他的电脑,那台发电机还分出去几十支线给手机充电。

那时张必闻供职于潇湘晨报摄影部,冰灾期间他每天的任务是背着沉重的相机包扫街,记录高速上,红十字会给受困群众发放生活必需品,电力工人除冰抢修,还有冰灾对群众生活的影响。

前后一个多星期,冷面包、凉水、冷,湿滑是张必闻每天面对的关键词。“所有电线杆上都是长长的冰棱,树叶上结的冰有四五厘米厚。”

大年三十那天,张必闻才跟着部队的车回到了长沙。

5月12日,汶川地震的消息传到报社后,张必闻便瞒着家人于当天下午飞去了成都。第二天,搭坐志愿者的顺风车去到了北川。

满目疮痍。

进城的路断裂,高低不平,杂乱无章地摆满两边山上滚下来的石头。

四面环山的北川县城,只能看到石头和废墟,“用人间地狱来形容也不为过。”张必闻愕然了几秒,旋即迅速地反应了过来,不停地按下快门。

“我只想传递信息,这里是怎样的灾难现场。”

一路,烧焦的车子、遗体,被砸瘪的遗体,几百米一具或者几具。

不停的拍摄。

北川中学,除了屹立不倒的国旗和校名,一片废墟。

最难过的是晚上。不断地有受难者家属的咆哮嘶吼声在盆地的夜空中响起,伴着回声良久。

地震后期,孤儿被集中安置在绵阳体育场,在那里,张必闻看到了志愿者带着孩子们玩老鹰抓小鸡的画面。他说,这是他见过的最美丽的笑容。这笑容也像一剂良药,一定程度上驱散了那段时间他心理的积郁和压抑。

张必闻拍了一张照片,一名消防队员坐在废墟中休息,四周是死寂的灰暗,只有橙色的消防队服,犹如一团火焰,光亮。

“那是最差的一年,也是最好的一年。”张必闻说,他看到了地震后的千疮百孔哀鸿遍野,也见到了奥运火炬传递时的举国欢呼万人空巷。“虽然代价很惨重,但是灾难兴邦,让我们意识到,人是很渺小的,只有团结才能做成一件事。”

3、

向群:民族自信让记者也有了获得感

2001年7月13日北京时间22:00,在莫斯科国际奥委会112次全会中,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向世界宣告:2008年奥运会北京申办成功!

随后,在湖南街头,由潇湘晨报印发的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号外,一时被人争相传递。

时隔十年后,供职于红网的向群忆及此事,依然掩饰不住的自豪。向群说,那个时候,即将牵头组织成立潇湘晨报体育部的他,预感到北京有可能成功申办奥运会,闭门准备了足足一个星期,才有了后来那份在湖南,甚至国内体育媒体界均产生了很大影响的号外。

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时,向群正在湘潭一中操场上参加由湖南省体育局组织举办的湖南省奥运宣讲团的活动。然而,宣讲团活动并没有因为地震的原因中断。接下来,走完了湖南省14个市州。

2008年8月1日,北京至天津的高铁正式投入运营,这也是中国建成的第一条高铁客运专线。“全程30分钟,特兴奋!”向群第一回感受到了属于中国的速度。

8月4日,距离奥运会还有4天的时候,向群就和同事全线投入了工作,前后持续了近20天。每天早上8:30起床,把当天所有赛事、新闻点、采访对象分列提纲,然后和同事对接。上午一般是预赛,下午的决赛才是重点,晚上7点后开始写稿,一般会忙到十一二点。向群说,奥运会期间,他每天的写稿任务在一万字以上。

“在北京,我们能感觉到,奥运会已经深入到每一个人的脑海里。”向群和同事租住在北京的一个老旧小区,每天进出小区,都可以看到阿姨大爷们戴着红袖章,为路人游客指路,维护秩序。

随后,18岁的湖南小将龙清泉以黑马的姿态,在首次奥运之旅中,便将男子56公斤级举重金牌囊括怀中。还有李小鹏、杨威等体操选手,也陆续成为奥运明星。这让向群深刻意识到,“国家是真的在变强了!”

“当时,我们凭采访证件,在北京可谓畅通无阻。”向群说,北京关于奥运的各方面保障全面到让他惊奇,这在以后他去伦敦巴西等地采访奥运会,感觉更为强烈。

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取得的成绩在让世界咂舌,由此转变了对中国看法的同时,也让中国人更深刻地意识到,“没有什么是中国人干不成的。”向群说,这让作为体育专业记者的他也认识到,“人才培养是在举国体制与社会力量共同努力下的转变。举国体制让我们拥有了民族自信,也正是因为有举国体制,我们媒体人可以在世界大型体育赛事上,能抬头挺胸、挺直腰杆和同行沟通讨论,去抢占有利位置……”

写在最后――

2008年春节前夕,秦楼在大街上被电视媒体碰到采访新年愿望,“我想找个人结婚!”秦楼笑着许下了这个看似玩笑却很认真的心愿。虽然当年并没有实现,但是现在他也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幸福小家庭。

十年弹指一挥间,期间他们奋战在新闻一线,经受着各类新闻事件的洗礼,但在他们心底,2008年是弥足珍贵的记忆。

末了,借用电影《无问西东》里的独白,无论身处哪个时代,都希望最珍贵的你,对人生抱有期待、希望,并真诚地为之努力,拥有永远年轻的心。

献给每一个珍贵的你。

3260除尘滤芯

健英台球桌

热封口机

吊伞

梁山挂车